主页 > imtoken钱包下载注册教程 > “智能合约”真的能代替“合同”和“公证”吗?

“智能合约”真的能代替“合同”和“公证”吗?

imtoken钱包下载注册教程 2023-03-16 06:18:17

在与区块链相关的讨论中,“智能合约”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价值“信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人们往往简单地通过“智能合约”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它,将其描述为未来可以替代“合约”和“公证”的技术。 在各种媒体报道和文章中,“智能合约”被误解和误读的情况很多。 笔者在此围绕“智能合约”的概念,对以下问题一一进行解释: 究竟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有什么区别? “智能合约”能否取代法律概念上的“合同”和“公证”?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定义各不相同。 一些文件将“智能合约”定义为“使用计算机语言而不是法律语言来记录条款的合同”。 作为法律从业者,这种定义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也有文献将“智能合约”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图灵完备编程脚本语言,适用于各种区块链数据结构和共识协议”。 这个定义也不准确。 比特币使用的语言是“图灵不完备”,但比特币语言中也嵌入了“智能合约”。

2017年5月16日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数十家单位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标准CBD-Forum-001-2017》中,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定义为“Contracts defined in可自动执行条款的数字形式”,“注: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智能合约是指基于预定事件触发、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备注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智能合约”的本质。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计算机程序”而不是“合约”。 不要通过“合同”的基本特征来理解“智能合约”,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特征来理解“智能合约”。

但是,这个定义仍然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是“智能合约”。

要理解“智能合约”,我们还得从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转账函数说起。

如果你是 2009 年的中本聪,你已经找到了双重支付的解决方案,现在你要设计比特币的转账功能。 你会怎么做一个典型的设计是这样的:

发送方向比特币网络发送广播,广播内容如下:“从地址A转1个BTC到地址B,同时附上地址A的私钥签名”。 网络的每个节点接收广播并验证签名是否合法。 所以A地址扣除1个BTC,B地址加1个BTC。

简单明了,对吧? 但如果是这样的设计,我们将无法看到今天的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 中本聪的设计方案如下:

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_智能合约开发_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

发送方向比特币网络发送广播,广播内容如下:“我要转账1个BTC,我提供一个脚本,可以作为打开这1个BTC锁的钥匙;请求到为这 1 BTC 添加一个新锁”。

网络的各个节点收到广播,运行脚本,发现锁确实可以“解锁”,于是根据发送者的指令,给比特币换上一把“新锁”,比特币有了新的主人. 当接收方想要使用这 1 个 BTC 时,他只需要提供一个新的脚本作为打开新锁的钥匙。

乍一看,中本聪的设计似乎非常繁琐和反直觉,但这样的设计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Script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语言,比如Java就是脚本。 比特币的脚本可以表达的内容非常灵活,远远超出了一对一转账的范畴。 例如:A可以按照约定被锁定,设置必须由收款人B和担保人C同时签署才能控制某个比特币(担保交易)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也可以设置为由任何人控制B、C、D中的两个(联名账户); 也可以设置B必须在一年后花费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延迟支付)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也可以设置任何人都可以控制(撒钱)或者没有人可以控制(烧钱)。 通过这种内置的脚本语言,你可以灵活地编写各种协议——而这实际上就是“智能合约”的来源。 用比特币脚本编写的合约体系使比特币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编程的货币。

注意,中本聪的设计思路与传统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货币转移的重点不是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而是在所有权发生变化的同时预设“开放条件”。 这种“开启条件”的预设思路植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设计思路。 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存储,每个参与节点对所有数据的共享都是一样的,那么当大家拥有相同的数据时,如何区分各自的权益呢? 其方法是为所有数据加一把相应的“锁”,一个人或一群人只能用自己专属的钥匙打开相应的“锁”,从而获得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和利益。 在使用传统货币之前,也会对签名和密码进行验证,但验证的目的只是验证身份。 比特币不仅要验证身份,还要验证是否满足“开启条件”。 这个预设的“开启条件”就是区块链所说的“智能合约”。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其他应用领域,这里的比特币转账可以用价值的转移、转让、交换来代替。

“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有什么区别?

知道了“智能合约”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对比一下“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的区别。

合同就是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是:“本法所称合同,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平等主体组织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买卖合同、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包合同等十五类典型合同。 、建筑合同、运输合同等合同、技术合同、仓储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经纪合同、中介合同等。 其他常见的合同,如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留置合同、采矿权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承包合同等,没有规定的,适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或者类推相关合同法的规定。特殊法律规定。 规则。

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标的物、数量、质量、数额、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方式用于解决争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暂停、终止、取消条件等。

订立合同的步骤可以分解为:

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_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_智能合约开发

1. 一方提出要约。

2.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内容并作出承诺。

3、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建立“智能合约”的完整步骤是:

1、经协商,双方就合同的具体内容达成一致。 这一步是人与人之间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人的活动。

2、用编程脚本语言编写脚本,将约定的内容以程序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一步是制造特定的“锁”。

3、原股权方开放自己的所有权,按照约定将区块链货币或价值添加到上一步做的“锁”中,实现所有权的转移。 但权益并不直接进入新的权益方,而是等待新的权益方用“钥匙”打开。

4. 当满足预设的开启条件时,新的权益方相当于通过特定的“钥匙”打开“锁”,编程脚本自动运行,新的权益方获得区块链货币的处置权或值并处理它。 也许添加一个新的“锁”。

对于“合同”,当事人签订结果后,按照约定执行; “智能合约”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它已经在执行过程中,协议的内容就在“智能合约”中。 “在诞生之前就约定好了。”智能合约“在程序的基本逻辑”if-then“中更像是一个触发条件,一旦条件被触发,它就会自行执行程序的下一步。所以一个“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个脚本程序,它运行在程序“if-then”的基本逻辑之上。这种脚本程序之所以被称为“智能合约”,是因为它的编写目的是为了实现事先约定的合约内容。另一方面,只有通过编程实现的合约内容才能成为“智能合约”的实现对象,这意味着“智能合约”的实现对象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不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

对于“合约”而言,在执行过程中,各方都可能违约,而“智能合约”则不存在这种“人性风险”。 一旦设置了“智能合约”,只有“钥匙”脚本只有在满足“锁”的“开启条件”时才会执行。

“合约”的执行是各方参与的人类活动,而“智能合约”的执行实际上是执行程序来处置虚拟价值。

智能合约开发_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_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

对于“合同”而言,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合同以补充协议和变更协议的形式进行调整。 “智能合约”没有这种灵活性。 “智能合约”更适合在稳定环境下进行大量重复操作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能否取代法律概念上的“合同”和“公证”?

许多对“智能合约”的介绍都声称“智能合约”将能够取代“合同”和“公证”等法律概念。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显然可以得出否定的结论。

“契约”的使用广泛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确立其特性,这使得“契约”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应用于各种场景。

“智能合约”是程序化虚拟世界的独特产物。 它是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中反映一定契约关系的程序。 它按照“if-then”的基本逻辑运行,适用于特定场景。 功能比较简单,执行也比较简单,适合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大量重复操作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是相对于“合约”的,就像“机器人”是相对于“人”一样。 前者缺乏灵活性,但在环境稳定、功能单一、大量重复操作的应用场景下可以替代后者。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使用,“智能合约”将逐渐深入到人类生活中。 由于区块链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合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未来区块链应用普及,“智能合约”也只能部分替代“合约”,因为,再一次,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合约”需要规范的不一定是人与人的关系,还包括物与物的关系、机器与机器的关系。 虚拟世界中的“智能合约”和人类世界中的“合约”,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

“公证”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例子。

确实有区块链应用在尝试做在线“公证”申请。 2015年9月,初创公司Stampery尝试使用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认证问题。 “你可以为任何文件的存在和完整性生成不可变的、准确的证据。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自动证明文件何时创建并且此后没有被更改,”“使用 Stampery 的原因与公证文件的原因相同。它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和证明遗嘱、誓言、合同、家庭纠纷中的通信等的有效性非常有用。” 2017 年 4 月,微软将 Stampery 技术引入到 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中。

智能合约开发_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_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

Stampery虽然有它的优势和价值,但就像一些新事物在宣传中一样,总是被拼命夸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3号《公证程序规则》,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针对不同的公证事项,按照公证规则审查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申请公证的资格及相应的权利;

2、当事人表达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申请公证的文件内容是否齐全,意思是否清楚,签名、印章是否完整;

4.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

5.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公证机构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对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和证明材料进行核实:

1.向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询问核实;

2.询问证人核实;

3.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核实、收集有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明材料;

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众筹_BTCSHARK智能合约真假_智能合约开发

4.通过现场检查验证;

5.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检测、翻译。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本规则和有关公证规则规定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证书。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公证证书在签发前会经过详细的实质审查; 而Stampery所谓的“公证”假设文件已经完成实质审查,文件真实有效,即不存在虚假材料的可能,也不存在当事人恶意欺诈的可能,其作为文档证明的作用仅限于肤浅和正式的审查。

说斯坦普里所谓的“公证”可以代替“公证”在法律概念中的作用,显然低估了人性的复杂性。

结语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是虚拟世界中以程序为基础的独特产品,是在特定应用环境中体现一定契约关系的程序。

“智能合约”需要规范的不一定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有物与物的关系、机器与机器的关系。

“智能合约”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着专属领域的角色,就像“合约”在人类世界中扮演着专属领域的角色一样。 未来两者将并存,也不会完全取代对方。

公证证书在出具前会经过详细的实质审查,而区块链技术的“公证”只是对文件进行表面形式的审查,不能代替法律概念上的“公证”。

曹旭 | 未央网